“张雪峰”们是掌管考生命运的神吗?
《高考》
全国高考进入第二天,部分省份将在今天结束全部考试,志愿填报成为接下来的重心。正当此时,教育网红张雪峰,因为高价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引发争议。据报道,其针对2024届考生的服务费用分为11999元和17999元两档,在考前已基本售罄。
张雪峰现象并非孤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在去年已经达到9.5亿元。为什么许多考生和家长会将志愿填报交给中介机构?志愿填报市场的火爆,与高考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今天的文章,经济学学者梁捷从高考志愿填报的制度变迁和改革方向聊起,探索问题背后的关键面向。
讲述 | 梁捷
来源 | 看理想节目《10次重要的经济政策争论》
01.
填报志愿的制度变迁
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其实是高考制度。一是全国各地的地域差异巨大,二是高考的考试方法、填报志愿方法、录取过程都在不断改革,三是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都在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考和志愿填报。
如果一个人拿着自己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的高考经验来说事,都不太合适。就像曾经的高考制度是先填后考,它有很严重的弊病,赌性很大。很多考生面对压力不敢填理想的学校,也有很多优秀考生信心满满填了很好的大学,但考试失手,只能去一个距离理想相差很远的学校。
大学对于这种制度也很不满,因为报名人数注定不稳定,大小年的现象会很突出。报名人数多,分数就很高,而第二年分数又可能猛降,所以这项制度很早就改了。
《垫底辣妹》
此外,还有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的问题。
在过去,绝大多数省份都采用顺序志愿,也就是绝对地看重第一志愿。比如我的高考分数可能只比上海交大低1分,但因为第一志愿填的是交大,没有把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列在第一志愿,这些大学就不会录取我,而是优先录取把它们填在第一志愿的考生,尽管他们的最终分数没有我高。
而平行志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平行志愿的基本思想是完全依据分数来,分数最高的考生优先录,第一志愿没有录就看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这些都是平行的,直到录取为止。然后再启动分数次高考生的录取流程。
这样一来,高分滑落的可能性极大降低,考生的心理负担也会极大减小。当然有很多考生因为自身经验而反对一些现有改革举措,都值得探讨。以内蒙古高考志愿填报为例,据说其之惊险、之复杂、之刺激,连张雪峰都拒绝接受咨询。
简单介绍一下内蒙古的志愿填报方法。在内蒙古,考生考完后知道自己的分数,了解历年分数线,有了大致方向,然后在指定的一天,所有人同时开始志愿填报。早上9点开始,每个人登录填写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实时查看自己在所报学校、所报专业的排名,随时可以改,无限次地改。
比如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今年计划在内蒙古招5个,你的分数目前排在报名人群中的第2名。这个结果保持到结束,那你就会被录取。每20分一个分数段,用一个小时填报,比如600分在下午1点结束,560分在下午3点结束。在你分数段结束的一刹那,每个人就知道自己最终的录取结果,一翻两瞪眼。
听起来很好,但是里面存在大量的策略性行为。每个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第一原则是绝不浪费分数;第二原则是尽可能擦边,用更低的分数上更好的大学。手里的考分作为最后一名进入上一级别大学,远好于作为第一名进入下一级别大学。在这个指导原则下,攻防战就开始了。
《高考》
内蒙古高考志愿填报是有截止时间的,有过网络拍卖经验的人都知道,没有延时的网络拍卖最可怕。如果有明确截止时间,比如下午3点,那么对于一般人而言,2:59:30就是最终输入时间;对于高手而言,2:59:50才是最终输入时间;而对于机器人而言,2:59:59才是最终输入时间。
在高速网络和机器人的支持下,输入时间可以无限接近截止时间。搞金融的对这套都不陌生,1秒等于1百万微秒,高频交易就是以微秒为时间单位制定策略,利用机器人在极短时间内买卖证券。就在普通人用1秒按下回车的时间里,机器人可能已经执行了上万次交易。如何利用高频交易赚钱和约束高频交易,是证券市场上非常重要的课题。
02.
填报制度存在的问题
这套策略运用到高考志愿填报上极为可怕。比如某个学校今年在内蒙古就招10个人,你的分数明显偏低,估计够不到。然后你联系一家高考复习机构,他们认识大量复读的高分考生。他们会花钱拜托5个高分考生帮你到这个学校占位。
整整一天时间里,很多原本想报这个学校的考生填了以后,发现自己都在10名开外,纷纷吓退。到最后1分钟,占位的5个高分考生突然离开,返回他们真正的志愿,而你乘虚而入,变成第6名,顺利地被你心仪的学校所录取。
这个故事听起来十分励志,很多志愿填报机构也把这种光辉事例作为卖点,证明自己有能力帮低分考生考上高一档甚至高两档的学校。
《阳光普照》
但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历年分数线不准。比如有些很好的学校,某些年在内蒙古的录取分数很低。一些考生成功擦边,以极低分数进入一个好学校,而这个学校录取的其他考生都要比他/她高数十分。一般事后只公布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下一届考生就会把这个偏低的分数当作正常的录取分数,大家掌握的历史信息也出现了扭曲。
所以内蒙古志愿填报很刺激。据说考生和家长都会提前在网吧里包下至少三台电脑,一台输志愿,一台看排名,一台查其他学校情况,电脑都要打开时钟,严格对好北京时间。
有实力的家庭会雇佣“键盘手”,就是每秒能输入多少个数字的高手,而且绝不能输错。没实力的家庭就只能请亲戚朋友中精于电脑的年轻人帮忙。或者也有机构专家在网吧坐镇,临场指挥。到了最后1分钟,尤其最后10秒钟,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到极致。
因为相当多人的志愿会在最后1分钟修改,你不做调整就会滑档落榜,所以必须要在最后30秒甚至最后10秒做出反应,改填另一个你心仪的学校。这个系统牵一发动全身,你一改,又会引发下一个学校排名的变动,又挤出去一个。
同时,也有很多人摩拳擦掌在等机会擦边,就在试最后10秒会不会有些排名较高学校的名额突然空出来,自己有机会低分捡漏。所以最后10秒无比刺激,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10秒一过,网吧一角可能欢呼雀跃,另一角可能就是抱头痛哭。
不少内蒙古考生高度觉得这套制度相当透明,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相比之下,如果采用平行志愿,并不清楚录取过程中每个学校的具体分数线,也不清楚自己会在哪个阶段被所填的学校和专业截下来录取。
但经历过滑档的内蒙古考生一定不会这样想。刚刚描述的最后10秒的情形,对于很多考生都过于残酷。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包下网吧,请来键盘手操盘,家庭条件不利的考生在填志愿的环节就受到挤压。
《阳光普照》
而且这套制度对于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的压力有所不同。高分考生面临的压力较小,竞争不太激烈,但中段及以下考生的处境就相对不利。前面所描述的占位、擦边等行为,在中下段考生中比较常见。
机构占位也好,键盘手手速也好,这些与考试无关的因素卷入到志愿填报和录取的过程中,对于高考的公平性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好在新高考制度也即将在内蒙古推行,这套在线即时录取制度也许过不了两年就会成为历史,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反思。
03.
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开始采用新高考,或者朝向新高考制度转向。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标志,除西藏和新疆外,全国其余29个省市自治区分五个批次逐步进入了新高考,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这项改革已经逐步推行近十年了,还没有改完,可见其困难。新高考的核心内容有三点,首先,选科机制不断完善,各省有3+1+2模式和3+3两种模式,并且以3+1+2为主。
在3+1+2模式中,3就是语数外三门主课,1就是从物理、历史两门课中必选1门,2就是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选2门,有23个省份选用这种模式。
而3+3就是语数外三门主课,再自选3门副课搭配。同时允许录取院校自行设定选考要求,比如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都要求选考科目中包含物理、化学,避免学生投机取巧。
其次,全面推行赋分制度。不同选考科目的难度不同,同一科目每年的难度也会不同。为了增加不同科目之间的可比性,各省都对选考科目进行赋分,就是不看原始卷面分,而是根据各科目考生排名等级给予等级分。
比如今年物理考试特别难,100分的考卷,最高分只有80分。最前面1%的人赋予100分,物理卷面80分的考生,最终成绩就是100分。不同省市赋分模型还存在差别,但基本思想都是从卷面分朝向赋分转变。
《毕业》
最后,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改革。经济学里有一个经典模型叫做匹配模型,被广泛运用在很多领域,比如找工作。找工作的时候,一方面是求职者海投简历,另一方面是大公司HR不停面试。等到双方匹配上,双方都满意,找工作这件事就算结束。
填志愿的过程,原理一模一样。所有过来人都会告诉考生,城市、学校、专业,三大基本问题必须综合考虑。但考生一般都缺乏经验,只记得黄金定律“不要浪费分数”,但这条黄金定律怎么应对城市、学校、专业这三个维度的计算,这是高考填志愿的最大挑战。
不同人对于这三个维度的看重程度是不同的。有些考生就想去北京,学校可以差点,专业可以差点;另一些考生就想读某个专业,去哪里读不重要。
而不同专业目标的稳定性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些考生未来想当医生,那必须报临床医学,一点都不能动。另一些专业则没有很强的就业导向,比如工商管理,改成市场营销或者数字经济,好像也差不了很多,很多考生都愿意接受。
录取制度朝着专业优先的方向改,是恰当的。你可以充分思考自己的志向以及每个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按照自己的偏好进行精准排序。
但是很多高校并不喜欢这样的匹配方式。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不同专业的录取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金融一定是热门的,哲学一定是冷门的。以前还能通过调剂方式,强迫一些高分考生去读冷门专业。如果现在完全按照院系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招生,就会导致学校内部不同院系分数差异拉开,进一步降低学校总体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所以一些地方推出了“专业组模式”,一所高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考生填志愿时,一个志愿对应一个专业组。这样一来,学校可以把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打包,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调剂权,算是对于新高考改革的一项折中。
《高考灰姑娘》
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高校归根到底还是应该为学生服务,它的自身利益结构可以被打破。所以最理想的填志愿模式,可能是以院系为单位的无限数量的平行志愿。如果你愿意,可以按照你内心的价值排序把填报指南上所有学校所有院系都填一遍。经验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填不了那么多。
04.
张雪峰现象
理想的填报模式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每个考生都能独立思考,对外搜集信息,对内反省人生,想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目标。用经济学术语来说,人必须是理性的。但在现实中,这个条件很难满足。
一个考生用十几年的时间专心做一件事——准备高考。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却只用几天甚至几小时就决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大学专业未必完全决定以后的人生道路,但是很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前述的内蒙古的例子里,数以万计的考生为了“不要浪费分数”,在最后10秒钟轻易地改变自己的志愿,改变自己的人生。这不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一赌定终身,而且与之前十年寒窗的对比太过强烈,让人窒息。
同时,也有大量考生和家长,把填志愿这件重大的事情,交给以张雪峰为代表的咨询机构。他们所使用的信息都是公开信息,考公务员有什么专业限制,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就业率,每个人都可以去查。
《垫底辣妹》
而大家对于张雪峰的议论,主要围绕他的价值观,围绕他如何分析和输出自己对这些信息的解读。
有人说,张雪峰的存在,填平了信息鸿沟,让一些信息闭塞的考生和家长能迅速做出最优选择。可据说张雪峰和很多机构的咨询收费也不便宜,动辄要成千上万。大量考生和家长找他们做咨询,并不是省钱,而是为了省心。
如何填报志愿,其实是如何过好整个人生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反思练习的事。很少人找第一个工作就满意,很少人第一次谈恋爱就结婚,凭什么指望一个考生用几个小时一拍脑袋就能填到理想的志愿?
高考制度在不断改革,使得每个人的自由在不断增加,更有可能匹配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与专业。但是这些改革也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每个人更充分地对这个社会和自己的人生加以思考,加以排序,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张雪峰问题,最终是一个自由意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