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老人说“立秋有三怕,最怕是空秋”,啥是空秋?为何怕呢?
在8月的第七天,就要迎来今年的立秋节气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立秋节气就标志着孟秋时节的开始。
立秋在我国古代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同时还是四时八节之一,古代就有立秋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另外还有贴秋膘、啃秋、晒秋等传统习俗。
图片
另外,立秋不仅是一个天文上的转换点,更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与民间智慧。老人们常说:“立秋有三怕,最怕是空秋。”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与对农作物收成的殷切期盼。
那这三怕到底是啥,空秋又是什么?为何会怕呢?立秋将至,我们一起来提前了解下吧!
一、立秋三怕:风、旱、空。
这立秋第一怕,就是怕“大风”。
立秋之际,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稻谷等粮食作物正处于灌浆期,需要稳定的气候环境以保证籽粒饱满。
图片
此时若遇大风,不仅可能吹倒作物,造成减产,还可能通过机械作用损伤作物的叶片和果实,影响其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对收成构成直接威胁。
因此,立秋时节的风,尤其是大风、强风的出现,是农民们最为担忧的自然灾害之一。毕竟农民辛苦劳作了大半年,就期盼着丰收,如果倒伏了肯定心疼。
第二怕就是“秋旱”。
立秋虽已入秋,但许多地区仍处于高温少雨的状态,而且立秋的时候还是三伏天期间,期间的温度高,也最容易出现“秋老虎”了。
如果在此时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迅速,作物缺水严重,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尤其是对于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而言,干旱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此,立秋后的雨水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秋季的丰收与否。
图片
第三怕就是“空秋”,这也是三“怕”中,最让农民害怕的。
所谓“空秋”,指的是立秋当天晴朗无雨,天空如洗,一片空明。在民间信仰与农耕经验中,这样的天气往往被认为是不好的兆头。
它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可能持续晴朗少雨,导致秋旱加剧,影响农作物的灌浆成熟和最终产量。同时,“空秋”也常被看作是收成不佳的预兆,因为缺乏雨水的滋润,作物难以充分生长,自然难以获得好收成。
二、为何最怕是“空秋”?
古人之所以如此的惧怕“空秋”,这主要是因为出现空秋的话,往往有两个不好的预兆。
首先是预兆着秋雨迟来或稀少。
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雨水被视为上天的恩赐,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如果此时天空无雨,往往预示着整个秋季可能降水偏少,秋雨来得迟或不够频繁。
秋季的时候,本来雨水就少,如果秋雨来得迟,或者是秋雨稀少,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关键期的作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甚至枯萎死亡,严重影响秋季的收成。
其次,这样也预兆着收成不佳。
正如民谚所言,““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说的就是 立秋节气当天没有下雨,那么这样的就是“空秋”,其结果就是导致农作物的收成要减少一半。
类似的农谚还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一半收”。在古人看来,立秋时的天气状况与秋季的收成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立秋当天晴空万里,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也可能少雨多晴,这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图片
另外还有“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等等说法,都是说明了立秋下雨对农业的影响。因此,“空秋”往往被视为收成不佳的前兆,让农民们心生忧虑。
编后语
老人说“立秋有三怕,最怕是空秋”,不仅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认识,更是他们对农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刻把握。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或许可以更加科学地预测和应对这些自然现象,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丰收的渴望之情,却始终未曾改变。
立秋将至,你还知道哪些立秋节气相关的农谚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