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向

你的位置:万向注册 > 关于万向 >

老话:“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8月7日立秋,3不做分别指啥

发布日期:2024-08-24 10:43    点击次数:66

立秋,乃二十四节气中之第十三,标示着盛夏之终,秋意之始,承载着华夏民族对自然时序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敬仰。其名,取自《尔雅》:“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揭示了立秋之时,万物渐敛,收获在望,自然界的节奏悄然转向收敛与成熟。

图片

立秋之诞,源于先秦,彼时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设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与生活作息。《吕氏春秋》中载:“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 描述了立秋的天象标志,可见古人对节气的定义严谨而精准。周代,立秋之日,天子亲率百官,举行隆重的迎秋典礼,祭拜土地神,祈求秋收丰盈,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顺应。

图片

立秋不仅关乎自然与农事,更蕴含着儒家哲学的精髓。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正如立秋之季,万物虽收敛,但仍各展其美,不改其性,象征着和谐共存而不失个性。孟子亦云:“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立秋之时,正是万物成熟,各得其所,彰显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儒家“仁爱”思想的内在联系。

图片

立秋之日,民间习俗繁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有“啃秋”之俗,即食西瓜,寓意消暑解渴,亦有迎接凉爽之意;北方则有“贴秋膘”,通过食肉进补,以备寒冬。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季节变换的直观感知与生活智慧。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老话说,“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8月7日立秋,3不做分别指啥?

图片

“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这句老话,蕴含着古人对季节更替与健康养生的深刻理解。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体也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气候变化,避免疾病侵扰。

图片

1. 不生气。立秋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变得烦躁不安。中医认为,怒则气伤,情绪波动过大,尤其是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损害健康。因此,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无谓的争执与烦恼,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立秋时节,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散步等方式,调适情绪,培养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图片

2. 不暴饮暴食。立秋前后,随着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往往会增加,特别是在“贴秋膘”的习俗影响下,很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然而,过度进食,尤其是高脂、高糖的食物,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引发消化不良、肥胖等健康问题。因此,立秋之际,应保持饮食的均衡与节制,多吃蔬果,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油腻与过量饮食,以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图片

3. 不贪凉。立秋时节,虽然白天可能依然炎热,但早晚温差加大,人体易受凉。贪凉,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或是夜晚睡觉不盖被子,会使寒气侵袭体内,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关节疼痛、感冒等问题。因此,立秋之后,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气之下,尤其是保护好脚部与腹部,这两个部位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受凉。合理使用空调,避免直吹,夜间睡眠时应适当保暖,以减少寒邪入侵的机会。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